《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以“春风化雨育桃李 砥砺跨越创辉煌——写在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建校65周年之际”为题对我校进行深度报道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发布人: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10月28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专版刊登文章《春风化雨育桃李 砥砺跨越创辉煌——写在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建校65周年之际》,从“沧桑岁月 见证历史跨越”、“悉心培养 孕育桃李芬芳”、“提升内涵 贡献水环力量”、“以文化人 党旗引领德育”等四个方面,对我校建校6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深度报道。


   

详情请点击《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电子版链接:

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418316/app_key/3f324ca5ce32dd3e0dd1200e4e6c18b5#_ctmk_

http://hnrbpaper.dahe.cn/html/2020-10/28/content_452060.htm#_ctmk_


全文转载如下:

春风化雨育桃李砥砺跨越创辉煌

——写在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建校65周年之际


厚重中原,黄河之畔,坐落着美丽的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河南水环学院”)。薪火相承,弦歌相继,培育水利人才,造福中原大地。乘着水利建设事业的东风,河南水环学院迎来了建校65周年。

这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65年,这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65年,这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65年。从艰难起步到成功入选河南省“双高”(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河南水环学院与河南水利同呼吸、共担当,在加快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征程中奋勇当先。

六十五载育桃李,砥砺奋进谱新篇。65年的创新与探索,一代代水环学院人为培养水利行业专业技能人才不断努力,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沧桑岁月 见证历史跨越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水利人才极为匮乏。1955年,河南水环学院的前身——河南省水利学校在洛阳白马寺创办,以满足兴修水利、治理淮河的迫切需要。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建专业、纳人才,以培养水利技术人才为己任,力求学以致用、服务河南水利和地方经济建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创业时的举步维艰、奋进中的栉风沐雨,在老一辈水环学院人的心里,时至今日依然清晰。在发展的时光里,河南水环学院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1985年,河南水环学院迁至郑州市花园路现校址;

2002年,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合作举办水利职业学院,形成了中职与高职教育并举的办学机制;

2013年,独立举办高职教育的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成立,学校办学层次实现重大突破……

从古都洛阳到绿城郑州,从“河南省水利学校”“河南工学院水利中专部”,到“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历经“三定校址、八易校名”,河南水环学院正式成为河南省一所培养水利与环境等领域高技能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完成了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过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河南水环学院在改革中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办学成就。

如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学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落实学校章程为核心,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健全制度体系,深入落实院系两级管理制度。2020年,以需求为导向,调整职能部门,优化教学单位,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合理运作。

2019年,河南省信阳水利技工学校、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学校划转河南水环学院,学校设置了信阳校区和漯河校区,教育资源得以优化,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的能力。

建设新校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是几代水环学院人的追求和梦想。2016年,学校成立新校区建设管理局,积极筹备郑州市航空港新校区建设,及早推进规划、设计、审批,努力寻找资金突破瓶颈。在河南省水利厅和财政厅支持下,终于在2019年、2020年共争取到5亿元的河南省教育专项债券,顺利实现开工,一期工程第一批主体建筑全部完成,基本满足了办学需要,实现了办学规模扩大的目标任务,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初步硬件保障。2020年10月,郑州航空港校区迎来了首批入驻学生。

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河南水环学院组织建设任务(项目)30项,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2018年,成为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成功跻身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同时,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功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2020年8月,学校成为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再次迎来跨越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标志着学校全面进入创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的新阶段。多年辛勤耕耘,河南水环学院成为具有浓郁职教氛围和鲜明水利、环境特色的人才教育、培养、培训基地。

风鹏正举,扬帆起航。如今的河南水环学院,现有郑州花园路校区、郑州航空港校区、信阳校区、漯河校区4个校区,占地总面积712亩。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教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有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等8大类46个高职专业和25个专业方向。其中2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专业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秉承‘明责、守信、敬业、力行’的校训,建校65年来,我们共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6万多人次,为河南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南水环学院党委书记王立正说。


悉心培养 孕育桃李芬芳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当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作出了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河南水环学院“以水为主,以环境为特点,以工为基,经、管多科相容”的专业定位,引得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负笈前来。

近5年来,在校生规模从600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5万人,河南水环学院在办学规模上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我们以‘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按需办学,服务经济建设’为办学指导思想,构建起多领域之间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以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的宗旨,形成了‘项目引领、双师执教’的办学特色。”河南水环学院院长郑志宏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如何“学”以致“用”,成为河南水环学院求索的主要命题。

学校目前建有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它各类仿真性实训中心22个,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102个,全方位助力学生实践成才。

近5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职院校和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各种奖励150多项,获奖300多人次。通过技能大赛引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培养,为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0年5月8日,河南水环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道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新道科技将突出数字化办学特色,服务学校商科专业群建设,打造区域数字化人才培养知名品牌,助力河南水环学院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加快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现为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水利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建成省骨干教师培训、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等5个培训基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多年来,河南水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推行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机制、创新模式、改进方法、优化方案等措施,进一步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式、产教结合式……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百花齐放;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各类教学方法百家争鸣;与河南水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混合所有制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专业群+企业群”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模式、校企专业共建模式、校企联合进行订单培养模式等多种产教融合模式保驾护航,“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使得一届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近5年,河南水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5%以上。从党政机关到工程一线,从大江大河到高山深涧……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发挥骨干作用,成为水利系统的重要力量,耕耘本职、默默奉献,为服务河南水利行业、发展地方经济、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提升内涵 贡献水环力量

2018年,河南省将“四水同治”确定为全省战略。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声犹在耳,中原大地,奏起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河湖水生态保护,战歌嘹亮。河南水环学院应时而动、因势而行,全力搭建科研与服务平台,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河南水利发展再添“智囊”。

围绕河南省湖库存在的水生态恶化问题,学校先后成功申报“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省河湖生态评估与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依托这些科研平台,致力于开展湖库的生态环境监测、湖库集水区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湖库水体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为河南水利建言献策。

在贾鲁河(郑州段)健康评估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中,提出贾鲁河的原位植物和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案;开展平舆县“水土联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为“水土联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河南水环学院屡立新功。

通过成立科学技术研究所,出台《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产学研联合体实施办法》,建立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等措施,河南水环学院教科研水平大力提升——近5年,63项课题获厅级以上立项,获厅级以上各类成果奖80项,其中《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84篇,EI收录16篇),取得专利246项,主、参编教材论著137部。

河南水环学院坚持以“专业(方向)带头人培养为主导,骨干教师培养为主体,‘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原则,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德才兼备、“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拥有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4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骨干教师9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全国水利系统首席技师1人。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工程大学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柬埔寨在学生就业方面实现合作,河南水环学院海外就业市场也得以拓展。


以文化人 党旗引领德育

“党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党建+红色文化基因”、“党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党建+水文化建设”工程……在河南水环学院师生心目中,文化铸校已经成为令他们骄傲的品牌。

优秀学生专项表彰、“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烛光爱心”扶贫支教、诚信校园行、文明风采——通过打造水文化艺术节、榜样水院等精品活动,河南水环学院凝练学院精神,塑造求实创新文化特质,形成了以思想、文化建设为核心,水文化建设为支撑,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的特色文化体系。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学校领导干部、基层党务干部也带头讲思政课、上党课,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生社团的“七进三联系”制度,进一步推动工作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通过实施“对标争先”计划以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举办“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党组织书记轮训,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以“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为载体,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接连而来。累累硕果和崭新风貌,昭示着河南水环学院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彰显着65年来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既要抓住当前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又要着眼长远,把学院办学规模扩张与坚持内涵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持高质量办学、突出特色办学。要大胆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挖掘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对于河南水环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定位,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寄以殷切期望,“学院要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快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上下真功夫,为水利事业、为社会培养更好更多专业技能人才。”

春华秋实,弦歌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5年光阴流转,变化的是愈发绚烂的校园,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底蕴初心。在河南省搫画的“四水同治”蓝图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旗下,青山绿水的时代扉页已经掀开,金山银山的明日愿景正在走来。河南水环学院全体师生,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围绕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上一条:水利工程系举行“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国旗仪式 下一条:《河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十三五”改革发展成果

关闭